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西昌实践网-yb亚博全站首页

yb亚博全站首页
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西昌实践   时间:2024-06-19   发布者:《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摘要]  西昌是四川省西南部最古老的城镇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作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在历史的沉淀中汇聚多彩文化。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立足地方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西昌多措并举开启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也为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历史文化;西昌;建昌古城

[作者单位] 中共西昌市委党校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见证,更是一个城市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重要元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到加强老城区改造和社区建设,一系列多元探索持续推进,城市的记忆得到更好的保留,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乡愁的载体得到更好的传承。

近年来,西昌以文强旅、以旅彰文,稳步推进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历史文化名城涌泉街片区保护更新、历史文化名城有机更新、高山堡乡村振兴、海南街道大石板乡村振兴二期产业建设。充分挖掘各类资源,依托建昌古城、唐园、礼州古镇、知青博物馆、彝族奴隶博物馆等文化景点,以及彝族火把节、洞经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资源保护、打造产品、培育产业释放文旅发展动力。2022年,西昌接待游客2195.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2.83亿元。2023年仅火把节期间就接待游客194.46万人次,同比增长342.96%,实现旅游收入21.44亿元,同比增长471.73%。

经验与做法

深入调研深挖历史文化遗产,采取多种方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西昌因悠久的历史,遗留下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西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7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文物保护点2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222处。在文物保护方面,坚持古城、古镇、古街、古村、古树一体保护,对于古建筑以修复为主,打造展馆为辅,如礼州会议遗址、清代武翼将军柳相治的将门府邸、川兴高山堡的陈家大院等;针对建昌古城的大型建筑和遗址的保护则是采取整体保护、修旧如故和易地搬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护等。在非遗传承方面,将邛都洞经音乐、嶲砚雕刻技艺等37项非遗列入市级保护名录,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1项、州级21项,认定市级非遗传承人66名,成功申报省级传承人3人、州级6人。

科学编制和完善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走向规范化。先后出台《西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6—2030年)》《西昌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2014—2030年)》《西昌南街、北街和涌泉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西昌老城涌泉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西昌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保护规划。确定重点项目,明确实施计划,以建设服从保护,坚持“构建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推进传统文化复兴,统筹保护与发展,完善名城保护机制”的原则,从市域、中心城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与传统巷院、文物古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的保护七个层面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工作,有效保护名城的历史文化,保留名城的古朴风貌。

下足“绣花”功夫,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品质。有着630多年历史的建昌古城是目前西昌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迹、四川最大木结构城市群落。在建昌古城的修复中,主要通过落实考古前置政策、过细把关修复环节等方式确保文物“修旧如故”和古法工艺炮制。同时,严格遵守不改变原形制、结构、工艺、材料的要求,对文物建筑进行维修。大木作技艺和调色上色,严禁拆旧换新,严格编号拼接,力求历史信息的传承和展示。一切修缮都要遵循文物保护的原则,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

着力名城文化创新,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立足于西昌历史文化特色,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打造文化底蕴深厚、绿色阳光时尚、舒适休闲宜居的文化之城和书香之城为目标,着力文化创新。积极推进建昌博物馆、三江博物馆等项目规划建设。加大文旅项目招引力度,积极承接重大文化项目;加快推动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建设,开展惠民音乐会,举办火把节、国际戏剧节、国际帆船比赛、国际马拉松赛等活动。

积极推广政策法规,提高市民保护意识。广泛宣传西昌名城、名镇、名村、名树、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政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形成“保护古城,人人有责”的观念,提高社会各界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同时,严格按照国家和四川省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管理,严把建设项目的选址关和涉及方案审批。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相关违法行为,杜绝对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建筑遗产的破坏和损毁。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同步推进。在保护基础上,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适度开发以达到活化利用的目的。如建昌古城,在做好修复工作再现明代建昌古城原有风貌的同时做好活化利用工作,以古城建筑群为基础形成特色古城街区。此外,西昌清代武翼将军府邸处邛海17度商业区,在做好院落遗址保护的基础上,按照属地原则交由商业区开发商进行管理。为了做好活化利用,将闲置古建筑再利用,外溢古宅院历史文化,在将军府内设置将军府展厅、茶马书社、读星茶室、万科精准扶贫成果馆等。

问题与挑战

把握名城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谨防开发过度。历史文化名城是“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它同时兼具经济社会文化等功能,若是不发挥其经济、文化等功能,无形中对城市的发展是一种限制。但过度开发或商业化又会削弱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造成一种隐形破坏。名城的建设和开发是为了更好地展现文化历史价值,但稍有不慎会在开发中让其失去原有的韵味,最终变成吃、逛、拍照的商业化的“古新城”。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开发与保护面临的矛盾一直存在,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厘清二者的关系,以便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打造“吸客体质”名城,多样消费业态不可或缺。打造“吸客体质”名城,其中人是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游客的需求正在从过去单一化的游览转向多元化的体验式旅游。越来越多的游客更注重新颖、互动性强、体验感足、有文化创意的文旅产品,期待能有更具冲击力的体验和浓厚的文化感知。西昌历史文化厚重、多彩斑斓,但总体上旅游消费业态相对传统和单一。衍生的精品文创产品少,缺乏大型优质的文旅公司的介入,文创产业未形成规模等原因导致丰富的资源优势不能高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文旅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完善综合服务配套水平,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功能区域。调研发现,游客在服务方面反映的问题主要是餐饮住宿定价高,且未能提供与价格相匹配的服务;物价较高,超出游客预期;湿地景区内娱乐餐饮业态匮乏。此外,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随着西昌城市品牌和知名度不断提升,特别是节假日外地游客和自驾游车辆增多。游客停车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在高峰期,邛泸景区依然无法容纳大量车辆停车,易造成通行堵塞。古城景区作为热门景区之一,现有车位同样无法满足需求。

思考与建议

关注ip符号传播的塑造,做好名城城市文化展示,提升历史文化氛围。一方面围绕西昌历史文化深挖特色,形成浓缩、符号化的ip符号。如形成一支标志性的歌曲、一句记得住的标语、一台代表性十足的舞台剧等与游客高效交流,产生共鸣,留下记忆。另一方面增加名城城市文化展示,或聚焦历史文化特色,加强历史城区整体风貌管控,做好特色景观小品引导,营造特色历史文化浓厚氛围。分区域对特色景点周边街道、建筑、道路等进行文化展示,外扩特色辐射范围,增强游客的代入感和停留时间,让游客还未到达景点,就能先临其境。游客出了景点,还能持续沉浸,进一步强化西昌印象。

把握反向旅游新趋势,分类做好文旅开发。当前,年轻人作为消费升级的主力,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近年来,避开人潮和高价消费,选择能够说走就走的,原生态、商业化程度低的小众城市或景点,安静、清闲的度假反向旅游或成为年轻人旅游的新趋势。“去哪儿”平台根据全国旅游情况,从支线机场中筛选出185个“小机场”进行统计,2023年暑期(7月1日—8月31日)“小机场”城市机票预订量比2019年暑期增长近四成。这意味着旅游环境优质、交通便捷、知名度较小的旅游地成为暑期高性价比目的地。西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对历史文化遗迹做好分类保护的同时可选择有条件的点位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的文旅产品,满足反向旅游需求。

开发特色精品文创产品,发展多种消费业态。一方面,要对标市场需求,联合多部门深挖提炼本土特色文创元素,开发特色创意文创产品。如针对建昌古城、唐园、礼州会议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的文创产品开发,应加强与文管所、古城保护中心、史志办等专业部门联动,结合部门的专业与文旅市场的需求,共同开发充分融入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将地方文化符号注入文创产品,将文化灌入美食,将特色嵌入常态化展演,让游客念着来、记得住、留得下、带得走。最终达到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的同时能有效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目的。

另一方面,游客的年龄特点、消费习惯、个人爱好等决定了不同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类别,应开发多种消费业态适应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在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时,需要关注游客到访需求及消费习惯。因此,提供随时观赏、购买、品尝、体验的多种业态变得十分必要。可进行日常特色文化微展示,通过开放式广场剧目、快闪演艺、接头活动等营造氛围,让游客融入其中。同时保留部分本地特色饮食,增加小铺、小吃、文创、游戏等业态,允许一定数量的小商小贩售卖小玩意儿,添聚人间烟火气,实现消费的多样性。

提升综合交通服务水平,缓解历史城区交通压力。优先发展绿色交通,大幅提升特别是城区内和热门景区的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如倡导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交通出行,综合提升慢行体验;以分散化方式完善停车场、停车位的布局。鼓励周边小区、单位、企业在节假日对外开放停车位;加强交通管理引导,协调居民日常通行交通和外地游客交通关系。

强化人才内培外引工作,推进名城文旅发展。对标名城主题化、特色化、休闲化和市场化发展要求,离不开有丰厚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才。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加大对本土现有历史文化保护行业各类人员以及文旅行业专业人才的培育,强化其专业化素质水平提升。同时做好外引专业人才工作,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理念先进、懂管理营销的历史文化保护队伍和旅游人才队伍,不断推进西昌历史文化名城发展。

张荆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 
· 
· 
· 
· 
yb亚博全站首页的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yb体育app官方下载的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yb亚博全站首页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