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8日至21日,四川乡村文化艺术院(下简称艺术院)组织作家、诗人、书画家等40余人赴汶川开展了为期4天的创作采风活动,艺术家一行参观了有关汶川城乡发展、乡村振兴、羌族文化等的点位。学会名誉会长、艺术院院长张成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艺术院常务副院长杨彪,副院长陈沫吾、李斌,以及秘书长李平等与艺术家们进行了交流座谈。
艺术家们参观水磨镇凤凰村
张成明指出,汶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汶川本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传承和呈现,成为助力县域发展最有价值的资源,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需要高度重视的是,我们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但绝不能把文化视为经济的附庸。文化应当和经济一样成为县域发展的车之双轮,不可偏废。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乡村文化尤其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艺术家们参观乐浮里农创产品展销大厅
艺术家们参观威州镇布瓦村揽城观景平台、漩口镇集中村吊瓜基地等点位,了解汶川乡村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到灞州博物馆、大禹祭坛、大禹书院、辫子英雄纪念馆等点位,深入了解汶川本土文化;到“羌人谷”、水磨古镇、水磨镇凤凰村等地,领略民族风情,详细了解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情况。
艺术家们参观漩口镇吊瓜基地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作协副主席龚学敏表示:“和此前的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的特点就是更重视文化的植入。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文艺工作者身负的使命更加重大,担负着挖掘、整理、表达乡村文化的重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和艺术,我们身处这个时代必然有书斋里、工作室里看不到的东西,只有亲临生活的现场,才能发掘最具代表性的创作素材,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艺术家们在威州镇布瓦揽城观景平台合影
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践行者,李斌表示,在“千城一面”的当下,许多乡村还保留着特有的面目,这正是文化的根脉所在。作家、诗人、画家走进乡村,用艺术的方式将乡村文化表现出来,既让乡村居民对自己的文化更加自信,对文化的表达更有动力,也让内涵深厚的乡村将更具魅力,吸引更多的人才聚集乡村、建设乡村。”
(文/图 黄世涛 编辑/车文斌)